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華人運通發佈會:讓我們迴歸技術本身吧

文章摘要: 華人運通是誰?2017 年 12 月 12 日,華人運通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丁磊出任華人運通董事長。在昨天的發佈會上,他的 Title 是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是的,這是一家後發的新造車公司。

10 月 22 日晚,華人運通在上海召開了戰略發佈會。發佈會沒有多長,但資訊量挺多。

華人運通是誰?2017 年 12 月 12 日,華人運通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丁磊出任華人運通董事長。在昨天的發佈會上,他的 Title 是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是的,這是一家後發的新造車公司。

需要說明的是,在發佈會召開前,我對這場發佈會還是非常期待的。在創辦華人運通前,丁磊的職業履歷有兩個關鍵詞: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這兩個職位很能說明問題,首先,這意味著丁磊對傳統汽車工業的製造及供應鏈管理有足夠的理解,即便不夠理解,他至少有著廣泛的人脈,這為創辦一家新造車公司提供了條件;其次,他的從政經歷又增強了華人運通的企業政府關係能力,這對於一家新造車公司同樣很關鍵。

在發佈會召開前,成立不足一年的華人運通一直在高速地招攬人才,在不長的時間裏,營運長(COO)陳威旭、技術長(CTO)Mark Stanton、首席設計官(CDO)石志傑、工程 VP 陳俊、動力總成 VP 宋京、智慧駕駛及電子電氣 VP 李謙、信息系統及網際網路應用 VP 龔峻陸續到崗。

所以我對華人運通的印象停留在:這是一家後發但快速發展的新造車公司。沒想到發佈會的上半場,華人運通在我心中的正面形象一點點流逝,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不解和問號。

首先,丁磊上臺介紹說華人運通的「三智」企業戰略:智慧汽車、智捷交通、智慧城市。展開講,華人運通的業務涵蓋了智慧汽車的開發與製造;車輛、充電網路及能源的共享;車聯網 IoV 及先進開放的自動駕駛技術;支援智捷交通的延伸;參與智慧城市的開發和構建。

對於一家新造車公司而言,對汽車、充電網路、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佈局都有其合理的邏輯,但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涉及到車路協同及整座城市的智慧化。對於一家成立不滿一年的創業公司而言,這樣的願景未免太過巨集大。

當然,考慮到華人運通去年年底才成立,這一發聲可以視為華人運通囿於實際業務進展的被動,在傳播聲量上以更高的維度壓制風頭正勁的其它新造車公司,也還可以理解。接著往下看。

隨後華人運通 COO 陳威旭、CDO 石志傑和 VP 李謙先後上臺演講,引發了我更多的不解。

限於篇幅,我就不照搬演講了,簡單歸納一下要點:

智慧汽車架構超體智慧架構 HOA(Human Oriented Architecture):車輛的開放式資訊電子架構能夠高速對接路與城的資訊資料與服務。而路與城的資訊能夠支援面向未來的智慧車輛的運營;

設計理念 HOD(Human Oriented Design):「為人所有、為人所造、為人所享」的創變式設計理念;

整車開發技術 HOV(Human Oriented Vehicle):突破傳統車企的「汽車工程」單維度,從人性化需求出發,依託人性化智慧,以車、路、城三個維度綜合考量整車開發。

你以為這就算完了?

HOA 下,設有開放的車輛電子平臺 VEA( Vehicle Electronics Architecture)、道路監測平臺 RSA(Road Sensory Architecture)和城市資料平臺 CDA(City Data Architecture)。

HOD 下有氣流導正管理系統 A.F.I.R.M (Air Flow Integration and Recla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超現實沉浸座艙系統 E.A.S.E. (Electronic Advanced Surreal Environment System)、線控可變位轉向系統 RE.C.E.S.S. (RE-configurable Cockpit Electric Steering System)

……

其實,發佈會還介紹了城市多元出行載體 POD-System(Personification On Demand-System)和……我想說的是,定義再多的英文單詞縮略詞,也不如披露一個的業務進展來得實在。

華人運通 CTO Mark Stanton 上臺了,無論是哪家公司,在 CEO 之外,我最喜歡的高管就是 CTO。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技術出身的人很少會進行浮誇的營銷,會講出更多貼近業務本身的東西。

在加盟華人運通前,Mark 曾在福特擔任過多個暢銷車型的總工程師,隨後加入捷豹路虎出任車輛工程開發負責人,深度參與了捷豹旗下首款純電動車 I-PACE 的產品開發與車型架構。從他的演講裡,終於聽到了一些華人運通關於智慧汽車本身的想法。

前面已經提到,華人運通整車開發技術叫 HOV,基於 HOV,華人運通正在研發的技術包括開放式電子電氣架構、全感官 HMI 體驗、平臺模組化和整車主被動安全系統等。

首先是開放式電子電氣架構,根據 Mark 的介紹,新架構的骨幹網路乙太網支援每秒 1GB 的數據傳輸,用於支援 6 個域控制器。新架構還提供超過每秒鐘 50T 運算的邊緣計算能力,實時數據處理及融合能力支援超過 300 個感測器和 70 種不同類資料的傳輸。

此外,新架構 70% 的模組支援 OTA 功能,實現通過軟體迭代更新,將新功能、新系統、新介面匯入。

全感官 HMI 人機互動介面是這樣的,通過使用帶有震動反饋的觸屏、高清流媒體攝像頭、感測器來感知使用者的視覺、聽覺、觸覺以及嗅覺,實時監測他們的心情和健康狀態,以做到隨時智慧調節車內的各項設定。這個思路說的是,對使用者更加細緻入微的實時感知,以提供更及時可靠的服務。當然,華人運通並沒有解釋,在車輛進行更加徹底的實時感知時,使用者的隱私安全是如何保證的?

從架構本身來說,華人運通採會採用高強度鋼、鋁乃至碳纖維材料,同時會在主要的結構部位採用結構性泡沫材料以加強剛性。據悉,華人運通使用了一種更加靈活的整車架構與模組化研發。在同一個架構上打造一系列家族產品,軸距、輪距和車高都是可以根據需求變動。

發佈會上,華人運通將海報上的懸念公佈:那個被調侃為卡丁車一樣的東西,實際上是華人運通研發的四輪轉向輪轂電機工程車 RE05。通過輪轂電機驅動系統的應用,RE05 可以實現獨立的四輪電機控制和制動。根據不同路況,4 個獨立的車輪都可改變方向,並且能實時地正反轉。

推薦觀看工程車視訊,感受一下四輪轉向帶來的新玩法:

後輪隨動轉向技術最早被法國老牌車企標緻雪鐵龍實現商業化,是實現精準操控、規避轉向不足/過度的利器。寶馬 7 系、保時捷 911 都搭載了主動式後輪隨動轉向技術,寶馬和保時捷也是典型的強調操控和運動的高階汽車品牌,這不禁讓人對華人運通的駕駛模式調教有了更多期待。

需要指出的是,華人運通明確提到 RE05 是基於量產導向開發的產品,而上面的整車開發技術 HOA 中,研發團隊也設計了配有後輪轉向的多連桿後懸掛系統。在我看來,這纔是真正有趣的值得討論的技術。

到這裏,其實發佈會內容就告一段落了,你可能會問,量產車呢?四輪獨立轉向啥時候能買到?對於一家成立還不到一年的車企公司來說,這個問題有些太苛刻了。對於傳統汽車工業來說,一款車的開發週期是 48 – 52 個月,所以華人運通的產品,我們還要等很久。

對於華人運通本身,我想說的是,戰略已經足夠巨集觀,現在要做的是死磕技術,突破無數的技術工程挑戰實現戰略落地。

42號車庫 更多文章,搜尋微信小程式。小程式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華人運通發佈會:讓我們迴歸技術本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