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播亮新聞
最棒的知識補給站

有感於CP+ 國貨鏡頭憑什麼走出了國門

2017年,筆者第一次走出國門去報導CP+展會。 雖然P&E展會已經報導過多屆,但是由於展會的性質還是有些許差別,所以來到CP+展會現場之後,的確感受到了很多不同之處。 除了這些,去年在CP+展會上給筆者另一個較大的感觸就是看到了國產鏡頭廠商,而且不止一家。

●國產鏡頭走出了國門

2017年的CP+展會現場,我們看到國產鏡頭中的老蛙、中一光學等知名廠商,還有航拍行業的引領者大疆(大疆雖然並不是專業製作鏡頭的廠商,也近年來的拍攝 裝置的效果提升十分明顯)。

從展台規模來看,老蛙都屬於中型展台,而大疆則是中大型展台的規模,這對於日系廠商興盛,而又在日本的展會現場來說,著實不易。 反觀一些老牌歐美系廠商的展位,甚至不如我們。 一方面是因為近幾年來國產鏡頭有了些成績,自然就有更多的資金支持來租下更大的展位面積;另一方面是國產鏡頭需要這樣的機會,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走出國門 。

2018年的CP+展會,我們看到國產廠商再次走出國門。 不過鏡頭方面的廠商主要是老蛙,航拍方面最大的依舊是大疆,配件方面最搶眼的仍然是思銳。

在前幾年,我們可以看到國產鏡頭最多只能夠現身在P&E這種國內的展會,在國外展會上鮮有身影。 現在國產鏡頭已經走出了國門。 一方面說明國產鏡頭已經獲得外國玩家的認可,另一方面就是國產鏡頭自身的表現相比之前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

不過通過CP+展會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國產鏡頭目前主要以支持索尼卡口為主,支持的產品幾乎都是APS-C畫幅的機型。 國產鏡頭的屬性還是幾乎一水的手動鏡頭,大光圈定焦鏡頭也是絕對的數量。 相信這一方面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多的改變,明年的CP+,我們看到的產品應該依舊是類似的情況。

另外,不論是CP+2017還是CP+2018,國產鏡頭廠商都為我們帶來了一些有趣的鏡頭,比如防水鏡頭,再比如大廣角移軸微距鏡頭等等。 這些特殊規格的鏡頭也是目前國產鏡頭競爭的優勢,畢竟傳統規格的鏡頭,我們的國產鏡頭與日係原廠鏡頭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從現場來看,也正是由於這些特殊規格的鏡頭,吸引了不少來自日本或者其它國家的攝影玩家駐足,向展台的工作人員諮詢。 國產鏡頭廠商並不像那些日系、歐美的鏡頭廠商一樣有充足的預算來請模特吸引玩家的目光,通過這種產品自身屬性的賣點,吸引與會人員也算是一條正確的路。

●便宜不等於低素質

回到膠片時代,我們的國產相機和鏡頭還有一定的實力去和日系、歐美系廠商進行競爭,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來到數碼時代之後,由於我們跟進的速度太晚,在機身方面已經處於放棄狀態,唯有鏡頭部分還在慢慢的研發和改進。

現在的影像行業,日系品牌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包括機身和鏡頭。 歐美系品牌主打高端和專業化路線。 而國產鏡頭,從一開始就只能夠通過低價來切入市場。

關注過我們頻道的網友可能了解,我們在去年為大家推出了國產鏡頭橫評與解析。 精選了十支國產鏡頭與10支原廠鏡頭進行全面對比(鏈接筆者放在最後一頁)。 從對比的結果來看,目前國產的大光圈、超大光圈鏡頭的素質和畫質表現並沒有因為它們售價低廉而打折扣,相反的它們具有很高的競爭力。

目前國產鏡頭主要是三個特點,以手動鏡頭為主,以大光圈的定焦鏡頭為主,以支持APS-C畫幅產品和無反產品為主。

三大國產鏡頭廠商各有優劣

中一光學,老牌的國產鏡頭廠商。 旗下的高端系列鏡頭做工方面優秀,比如50mmf/0.95和85mmf/1.2;反而入門級產品做工方面有些粗糙,比如35mmf/2和85mmf/2。 畫質的部分,高端系列鏡頭的畫質表現出色,與日係原廠或者歐美系的高端鏡頭差距較小,不過眩光問題和逆光時的拍攝會有瑕疵。

老蛙鏡頭,這幾年劍走偏鋒,推出了一些個性的鏡頭種類。 老蛙的鏡頭在做工部分都沒有問題,工藝水平很好,畢竟之前推出的大多數是高端鏡頭。 但是我們之前測試的兩支微距鏡頭,15mmf/4和60mmf/2都出現了漏油現象,這樣在使用上會影響心情。 老蛙鏡頭的功能性很豐富,比如廣角鏡頭中加入移軸和1:1微距,但是複雜功能被加入的情況下會影響其畫質的表現。

永諾是國內極個別擁有自動對焦技術的鏡頭廠商之一,它的鏡頭大多以佳能鏡頭為藍本設計。 作為一個知名的配件廠商,永諾其實這兩年才開始加入鏡頭製造的行列。 在我們實際測試中,永諾的自動對焦速度和精準度都還有欠缺的地方,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另外在畫質的部分,永諾的四支測試鏡頭與原廠鏡頭相比,畫質仍有差距。

大疆,我們其實並不用多說,在無人機行業一直是龍頭老大,佔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 之後大疆再闢新路,從單純的無人機到現在的航拍,一直在引領行業和創新。 不過大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鏡頭廠商,因此我們只是簡單的說一下。

雖然說各家國產廠商在鏡頭做工、鏡頭素質方面各有千秋,參差不齊,但是總體來說,價格低廉的國產鏡頭並不是代表了低素質。 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價格比日係原廠、歐美系高端鏡頭便宜數倍到數十倍的價格,但是其鏡頭做工、鏡頭的畫質差距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大。 這一點讓我們很欣慰,因為現在拋開愛國情懷這個大帽子之後,我們的國產鏡頭在產品本身也有能夠拿得出手的。

拋開鏡頭,我們還可以看到國產的其它影響配件在近兩年來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好,一些出色的品牌的產品質量已經足以和外國知名配件廠商相抗衡,比如馬小路三腳架等等。

●國產廠商未來的路如何走?

國產鏡頭走出國門,看似十分輝煌,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剛才談到了,我們的國產鏡頭以手動鏡頭為主、以大光圈的定焦鏡頭為主。 為什麼,因為我們國家的鏡頭廠商擁有出色的光學玻璃生產基礎,因此對於鏡片的研磨並沒有障礙,反而國內對於變焦鏡頭的設計難度較大,因此我們看到國產鏡頭中鮮有變焦鏡頭出現。

近兩年,我們可以看到國產鏡頭進入一個爆發期,但是未來幾年將會是篩選優劣的時間。 目前優秀的國產鏡頭廠商,尤其是具有技術的廠商,未來幾年會繼續做大;但是現在投機取巧、只想著賺錢撈錢的廠商,會慢慢被市場所淘汰。 不過,目前國產鏡頭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未來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技術的累積。 畢竟國產鏡頭看似發展已經20-30年,實則真正興起就是最近幾年時間。

三大技術路途久遠

目前國產鏡頭的技術方面,主要欠缺的有三個部分:鍍膜、對焦和防抖。

先說鍍膜,鍍膜技術對鏡頭的畫質和成像影響非常大,並且也影響著色散、通光量等等方面。 通過我們去年的國產鏡頭橫評來看,目前國產鏡頭在鍍膜方面各家都有自己的鍍膜技術,成像素質整體表現尚可,色散控制基本滿意,但是逆光拍攝的時候會暴露很多問題。 也就是說,雖然國內的鍍膜技術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日系、歐美系的鏡頭的鍍膜技術相比,還有差距。

再說對焦。 目前國產鏡頭中只有永諾有自動對焦產品,但是是藉鑑佳能的技術,而且是早期的技術,對於目前的市場應用來說,稍顯欠缺。 目前國產鏡頭在對焦方面有很多技術急需解決,比如說鏡頭馬達設計、卡口電子協議、浮動對焦技術的應用、後對焦與內對焦技術的應用、實現全時手動對焦設計等等。 當年日系廠商從實現自動對焦到完善自動對焦,用了超過20年的時間,國產廠商目前才剛剛起步,因此未來還要走一段長而艱苦的路。

最後說防抖。 現在的防抖分為機身防抖和鏡頭防抖,兩者相輔相成,都具備了才能夠更好的提升拍攝體驗。 優秀的鏡頭廠商,一定會在鏡頭中加入優秀的光學防抖技術。 現在日系的鏡頭廠商比如適馬,也是近幾年來才有改善之後的防抖技術出現。 而國產廠商想要解決防抖的問題,比實現自動對焦要走一條更難的路。 但是只要國產鏡頭廠商有決心,就一定能夠解決。

目前國產鏡頭普遍以支持索尼的卡口為主,大部分支持的產品也是以APS-C畫幅相機為主。 如果國產鏡頭未來想要真正在市場內有所作為,就需要支持更多的卡口,尤其是全畫幅單反相機。

成本和量產都是問題

談完技術,我們來說說成本和量產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國產鏡頭價格便宜,性價比很高,這是因為很多技術還沒有研發,比如對焦、比如防抖等等。 當未來我們將大量的研發經費加入到國產鏡頭的售價中,當國產鏡頭的售價與原廠鏡頭一樣之後,你還會選擇購買國產鏡頭嗎?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量產,目前國產鏡頭量產的非常少。 量產可以幫助國產鏡頭做大產業,但是同時也帶來其他問題,比如品控、成本降低等等。

錯位競爭並非長遠之計

目前國產鏡頭在市場中走的是錯位競爭的路線。 因為短時間內無法追趕日系廠商,因此在傳統產品線上沒有競爭優勢可言。 不過好在目前國內的玩家很多都是抱著“玩”的心態,購買一隻參數規格很高的國產手動定焦鏡頭,一方面體驗一下高貴的魅力,另一方面還能夠剩下一大筆 的預算。 雖然現階段這樣可以讓國產鏡頭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甚至是獲得盈利,但是畢竟不是長遠之計,做強技術和產品本身才行。

目前國產鏡頭已經在國內外的展會上大量現身,足見不僅國內玩家,國外的攝影玩家也對國產鏡頭有了濃厚的興趣。 這一方面就是因為國產鏡頭的價格優勢實在是明顯,另一方面是的確其中有能夠讓人滿意的產品。 最後,還是希望國貨當自強,國產鏡頭廠商堅​​持下去,這樣未來我們再購買鏡頭的時候,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更多精彩 >>> 熱點推薦 查看相關信息 更多精彩 精彩圖庫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酷播亮新聞 » 有感於CP+ 國貨鏡頭憑什麼走出了國門